黄海文学

 找回密码
 注册加入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小说 散文 诗歌
开启左侧

成都观学-梁维泉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2-3-7 14:15:3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成都观学
梁维泉

成都,来时是个朦朦阴阴的早晨。呼吸着巴蜀的空气,甜丝丝的,有点凉,有点竹叶青的淡爽。几天的学习观摩,细细体会成都学校的特色,至今心有余香。
清晨的草堂小学,是朦胧湿润的。人未到,从绿意葱葱的竹林中,阵阵吟咏声声入耳:“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几栋朴实无华的小楼,在绿树掩映下,显得别致,精巧。校门口杜甫的侧身石像,每天捻髯含笑凝望着孩子们快乐地成长。谁想的到一千多年前竟是他老人家的避乱之所。当时,他携家人流寓成都,衣寒家窘,幸亏好友相助,搭起了这座草屋。老杜才有机会天天从这儿悠长的浣花溪畔走过,或思或吟,将一腔爱国忧民的情怀化作千年传颂的不朽诗篇。
草堂小学,是聪明的。“诗意的方向,最好的自己”,两行古朴端庄的行书镌刻于墙上。让每一个见到它的人,都放慢脚步,细细寻找诗圣的足印……无需再寻什么别样的学校文化,无需刻意去编造生硬的校本素材。只需折一条草堂的柳枝,随意插在任何角落,一缕春风,几点春雨,便点化出活生生的诗意春色。校园中,满眼绿竹掩映、草屋点缀,石径通幽,桂花飘香。每处都有诗圣的佳句,“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八角亭小憩,竹雨轩诗社飘出朗朗的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课间操,学校自编的杜甫诗韵律操,学生们手捧竹简,时而仰天高歌,时而低头沉吟,好似穿越时空,重回盛世大唐。精致博雅的草堂小学,不仅仅是因为和诗圣为邻而闻名,而是用心地传承发展了文化,静悄悄地润泽着每一个生命。
愈是历史的,愈要更好地传承和发展。来到石室联合中学,惊叹朴素的略显局促的校舍内,竟传承着两千多年的文化血脉。石室联合中学,乃石室中学下属联盟学校之一。当时我不明白为何其办学思想中有“文翁化蜀,慧智石室”这八个字。直待参观完校园文化,和几个正为艺术节准备作品的学生攀谈起来,才了解了大概。原来,石室中学竟有2100多年的历史。鉴于蜀地偏僻,经济、文化不发达,西汉蜀郡太守文翁于现石室中学所在地创立了郡学,遂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所官办学校,文翁也顺理成章成为中国第一所官办学校的首任校长。郡学这一成功的办学模式,深受汉景帝和汉武帝的推崇,以至于汉武帝曾诏令全国效仿蜀郡普设官学。
听着学生们如数家珍,娓娓道来,我从他们明澈的眸子中看到了自豪、坚定、自信。他们着装虽朴实简单,但谈吐儒雅,思维敏捷,落落大方,彬彬有礼,有古圣贤人的遗风和智慧。看着他们继续低头研究着自己的作品,我没有再打扰他们,走出古色古香的文化长廊,抬头看到一株茁壮的银杏树,枝繁叶茂,果实累累。它的每一条枝、每一片叶、每一枚果,仿佛都发散着历史文化的幽香,熏染着每个人的灵魂。这也许就是教育追求的本真,尊重生命,润泽芳草,静雅无声,冉冉开放。细细品味这里的学校文化,发现其中蕴含着一种静我、修身、明智、尚礼的朴素育人理念。朴实的校风“感恩、责任”四个字赫然镶刻在办公楼正上方,没有半点口号誓词般的虚假,也没有艰涩拗口的故作深沉。文化在这里静静地流淌,悄无声息地浸润着每一个角落。教育本来就不需要太多的喧闹和浮躁。
我在想,现在有些地方教育改革热闹非凡,今天一个模式,明天一个创新,无模式不成学,无特色不出奇。看似成功的背后,有多少是在走本色的教育之路,又有多少生命之花绽放出本真的颜色?其实,一个有生命的学校,无论在城市还是在山村,无论是有历史积淀还是教育新秀,不需要多么高档的材料来装饰门面,也不需要有高深玄奥的辞藻来点缀内涵。只需因地制宜的挖掘自身的素材,开发有思维广度有智慧高度的学校本色,朴朴实实,本本真真,遵循教育规律,倾听生命心声,不折腾,不急躁,做最好的自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黄海文学. ( 鲁ICP备19005798号 )

GMT+8, 2024-12-28 05:31 , Processed in 0.015649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