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进入手机版 | 继续访问电脑版

黄海文学

 找回密码
 注册加入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小说 散文 诗歌
开启左侧

生之良师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0-11-16 17:44:4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生之良师
季桂增
    刘生良老师是我的研究生导师,教授古代文学,他不仅学问做得好,而且平易近人,是学生们最爱戴的老师,在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他是我们学生们笔下出现次数最多的老师。
    刘老师今年已经64岁了,马上到了退休的年龄,跟随他学习三年,无论是做人、做事还是做学问都学会了太多太多。
    记得研究生保送面试通知来的特别仓促,为了赶上时间,我第一次坐飞机来到了古都西安,来到了底蕴厚重的陕西师范大学,下飞机已经是晚上12点多,脑子里只剩下“漆黑”两个字。第二天的上午面试,既疲惫又忐忑,加上自己的性格腼腆,脸红的毛病经过“千磨万练”也没有太大改变,面试之前在身心方面都到了“最糟糕”状态。
    面试环节,张新科院长不苟言笑、满脸严肃,上来就问了一个让我措手不及的问题:“本科毕业论文写的是哪方面的内容?”
    我怯怯地说:“《围城》,关于钱钟书讽刺艺术方面的。”
    听完之后,张院长的表情更加严肃:“你本科毕业论文写的《围城》,那为什么要报考中国古代文学专业呢?”
    我支支吾吾了半天,更加怯怯地说:“喜欢钱钟书,也喜欢古代文学。”此时我的脸已经红得像喝了52度的高粱酒一般。
    “那有没有想过研究方向的衔接呢?”这个问题,我还真没想过,连支支吾吾都没有了,就只剩下脸红了。
    记得很清楚,刘老师当时带着厚厚的眼镜片,说话很慢,有一些陕西方言的味道:“钱钟书是研究古代文学的大家,他的《谈艺录》《管锥编》都与古代文学息息相关,说明你还是很喜欢古代文学的。那古代文学有没有喜欢或者读过的一些?”现在回想起来,刘老师当时帮我打了一个多么大的一个圆场,给了我一个话题引导,让我有话可说。
    “《诗经》《论语》读过,很喜欢《史记》《儒林外史》。”看着刘老师的笑容,我心里踏实了一些。
    “很好,《诗经》《论语》是中国文学的源头,这两部著作有没有哪句话让你印象深刻?”
我的脑子里一空白,只剩下了“关关鸠鸠”了,说出来似乎显得水平太低。再望向刘老师时,突然想起自己在写自荐信时引用《论语》中的话,“不患无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己知,求为可知也。”就不加思索地将这一句答了上来。
    刘老师点了点头:“很好,很好,奋斗立足的精神可嘉,现在我要告诉你,读书写作,便是研究生的立身之本。”刘老师还是满脸慈祥的笑容。
    其他评委老师的问题已经完全没有印象了,刘老师的话语和笑容却历历在目。保送研究生成功后,通过电话咨询了刘老师很多问题,他都非常耐心细致地做了解答,后来还给我发了一份书单,鼓励我利用好大四的最后时光,多读几本书,多做一些拓宽视野的事,不要浪费光阴。我的心底满是感激,等到正式开学选报导师时,没有丝毫犹豫,便填报了刘老师,我想,这便是注定的师生缘分。
    刘老师对《诗经》《楚辞》《庄子》的研究有着很深的造诣,《鹏翔无疆——《庄子》文学研究》一书更是鞭辟入里,集合大成,是庄学研究的必读书。
    刘老师无论是对待学术,还是对待学生都是极其认真负责。刘老师眼睛早年患过眼疾,有1000多度的高度近视,看东西很费劲,劳累过度容易眼睛充血。但在改论文这件事上,他没有一丝一毫的偷懒,特别细致入微,一篇论文到了他的手里,绝对会被改得“体无完肤”。一改题目——大标题、分标题,几乎都会有修改的意见,他常说“标题是眼睛,一定要用心慢慢打磨”;二改内容,这段话的顺序对不对,这段内容该不该缩略或者扩展,这个词用得是否得当,“的”“地”“得”用法准确没有,他都会一一关注。三改格式,标点、字体、行距,都要力求规范,不允许有半点马虎。刘老师常说:“一篇论文,署上自己的名字,就必须丝毫必较,认真负责。”到头来,一篇论文总是多易其稿,上面密密麻麻,有的直接修改,有的给出思考方向,所以到了毕业论文答辩的时候,刘老师的学生永远是过审最快的,永远是烦恼最少的,这是多么大的幸运。
    每到教师节、元旦这样的节日,刘老师总会邀请我们去家里吃饭,师母下厨,热腾腾的饺子,各样的陕味小炒,畅谈自己家乡的风土人情,我的毕业论文题目就是在这样的欢快的畅谈中拟定的。
    我是山东莒县人,而刘勰的祖籍也是莒县。有一次吃完美味的饺子,刘老师抽着烟说:“小季,你是莒县人,应该知道你有个老乡很有名。”
    “刘老师,是刘勰吗?”
    “对,是刘勰,他的《文心雕龙》不仅是中国最伟大的文学理论著作,语言更是文采斐然,他用自己的文学创作践行了自己的文学理论,很值得研究和关注。”就这样,我的毕业论文题目最终确定为《论〈文心雕龙〉的文学成就》,论文答辩的时候被评为优秀,这一切都得益于刘老师的启发和指点。
    去年,刘老师受命援疆,去新疆石河子大学支教,他是年龄最大的一个。无论是身处古都西安,还是远在边疆,刘老师都怀有一颗教书育人的赤子之心,不计较个人得失,对学生爱得真诚,对教育爱得热烈。
    2016年毕业离开古都西安,来到滨海烟台成为一名高中语文教师,对学生、对教育的态度有一些疲倦、懈怠的时候,总会想到刘老师,厚厚的眼镜片,密密麻麻的修改,慈祥亲切的笑容,还有那句耳熟的“小季”。“高山仰止,景行行止”,向刘老师点滴学习,也努力着成为一名生之良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0-11-17 16:53:19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一篇比前一篇好。传文时请在正文加上题目和作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0-12-8 11:22:51 | 显示全部楼层
已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黄海文学. ( 鲁ICP备19005798号 )

GMT+8, 2024-4-17 00:16 , Processed in 0.019724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