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海文学

 找回密码
 注册加入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小说 散文 诗歌
开启左侧

(微信昵称:刘煜孤傲)桐树的风格(散文1933字)刘建新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0-2-7 07:45:03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桐树的风格     (散文1933字)        刘建新

摘要:本文通过简短的文字,对桐树的生长、成材、天性、品行进行了描述,使读者心目中对桐树有一个崭新的认识,从而达到以树喻人的效果……

        我老家的院子里有两棵大桐树。冬天,它枝干光秃秃的,瑟缩在寒风中,霜雪冰冻都没有奈何于它,春天一到它又会复苏了起来。过不了几天,它就会整树布满花骨朵。我常望着那两棵桐树发呆。自打我记事起,它就像深深嵌刻在我的脑海里一样。第一年开春,它们像春笋一样从硬土下面先后蹿了出来,一天一个样,从两棵小嫩苗,一个多月的时光它就蹿到房檐那么高,叶子有洗脸盒那么大,我常把它摘下来顶在头上防日晒、防雨淋。
  没过几年,它们就成材了,蹿过房顶那么高,水筒那么粗,树干笔直笔直的,头顶硕大的树冠,满树的桐叶绿得可爱,活像一把张开的绿绒大伞,风一吹,轻轻摇曳,招来黄鹂鸟搭窝筑巢。它的花骨朵很特别,一点也不起眼,和树皮一个颜色土不垃圾的,从黄豆那么大,不几日就长到蚕豆大,每个技头有百八十只,形成一种独特的景致。
        宋代柳永作诗《木兰花慢·拆桐花烂漫》描述桐花花开绚丽烂漫:
        拆桐花烂漫,乍疏雨、洗清明。正艳杏浇林,缃桃绣野,芳景如屏。倾城。尽寻胜去,骤雕鞍绀幰出郊坰。风暖繁弦脆管,万家竞奏新声……
  桐树的花,我看它一点儿也不怎么起眼。不像桃花的艳红、梨花的雪白和海棠的娇艳那样招惹人们的视线。它的花瓣呈五角形,有一指头那么长,白色或基部略带粉红色,像个喇叭筒一样。每年的三、四月间开花。桐树的花是清明“节日”之花。清明时节的政治仪式、宴乐游春、祭祀思念等社会习俗构成了桐花意象的文化内涵。桐花在清明时节应时而开,是春、夏递嬗之际的重要物候,体现了这一季节的时序、景物特征,桐花串串,吉祥绵延。清明在中国既是节气,也是节日。清明节日的政治仪式、社会民俗也折射、聚集于桐花意象。桐花除了“自然属性”,更有其“社会属性”。中唐时期,元稹、白居易的吟咏、酬唱之作提升了桐花品格,赋予桐花人格比拟意味;唐宋时期,“桐花凤”广泛见诸记载,“桐花凤”也被赋予祥瑞、爱情等比喻意义。——“温暖的情愫流淌在人间四月天,是爱,是暖,是梁上燕子的呢喃,是稚子梦中的呓语。”
        如果说耐寒耐旱抗风沙耐盐碱是桐树的第一品格,那么它的另一值得赞美之处便是低调生存、不张扬、不索求、只知奉献了。改革开放前的年代,每年的二、三月间,是农村“青黄不接”的时期,家家户户缺粮少吃的,就用根长长的木棒,在棒子尖部交叉捆绑个筷子长的小棍子,插在桐树花根基部,旋转木棒,就能把一大技子一大技的桐树花采摘下来,在盆子里揉揉搓搓,撒点杂粮面拌拌,上锅蒸熟充饥,以此度过那段饥饿难耐的时光。
  桐树根系繁殖,全身都是宝。种植桐树是农村快速脱贫的一条捷径,当年焦裕禄老书记在兰考县为治理"三害"带病深入基层,总结出"扎针贴膏药"治理沙丘。他带头植树造林,广栽桐树。焦裕禄同志生前倡导栽种的桐树如今已成为兰考县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之一,铸就了感天动地的焦裕禄精神。桐树的果实成熟于十月,呈球形或卵形,壳厚,可榨油(称桐油)。桐油为油漆、印刷油墨的优良原料;树皮可制胶;果壳制活性炭;根、叶、花、果均可入药。树高4~10米,成材快。是农村盖房子做大梁、做家具打厢板的最好材料。一是房顶不弯弓,只要它能承载撑起的重量就不会弯弓,宁折不弯。二是做家具打厢板轻巧、不走形。同时还是打棺材的首选树材,——耐沤。桐树的奉献是默默的、是忍辱负重的、是无私而不求回报的。如果是人具有如此品格,冠以“伟大”二字,应该当之无愧。
  在人生的过程中往往越单纯专一的人,就越是容易在某些方面取得成功,而那些想法很多在许多方面都想显露一手的人,则往往终其一生而无所作为。这犹如 一棵植物,好花好果往往不能两全。牡丹、芍药、玉兰或花儿大或花儿香,最终却结不出个什么名堂来,徒有美艳的外表形象而已。一个人一生时间和精力是有限的,在这短短时间内要为社会作出丰硕的贡献,就要像桐树那样快速成材,不人云亦云,不亦步亦趋;宁可沉默不语,也不随波逐流;不屑于随和,刚正不阿,宁折不弯。堂堂正正做人,本本分分做事,集中精力、兢兢业业、吃苦耐劳,才能不虚度一生。
  桐树很普通,那种不怕旱涝、不怕土壤贫瘠、不怕风沙盐碱、不走样、不变形、宁折不弯、百折不挠、不迎合、不低媚的天性十分可贵。桐树一生所求无几,而奉献颇多的品行更是难能可贵。这和我们做人是一样的,并不是什么玄虚的大道理,是我们当今物欲横流时代的人们慢慢丢失的人性美好品德,是每个人都须面对的现实。——它不畏严寒酷暑、宁折不弯的品格,俨然是我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精神和物质财富。

(刘建新,河南上蔡人,中共党员,新疆医学院大专学历,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特约研究员,华夏精短文学学会会员。先后在新疆兵团任农工、护理员、医助、主治医师、科主任、院长、局长等职。获省、地级科技进步奖4项;国家部级先进科技工作者荣誉称号。曾在国家一级学术杂志及省地党报、驻马店幼儿师专校刊上发表散文;纪实文;学朮论著等文章多篇;著书《小儿常见疾病诊疗规程》一部;主编《塔里木医学杂志》5期。多篇文章被《……汇编》、《……文选》、《……文摘》收录。地址:云南西双版纳景洪市,邮编666100;邮箱18306900586@163.com;电话18306900586)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0-2-7 12:49:10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已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黄海文学. ( 鲁ICP备19005798号 )

GMT+8, 2024-5-12 07:36 , Processed in 0.016401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