沤 春 刘峰 春一回归,天气变暖,地气上升,这个阶段的田地庄稼,几乎一天一个样。 在我的记忆里,村里变化最为明显的,要数我家的田地。走在田间地头,放眼一瞧,麦苗绿盈盈,油菜金晃晃,水田浮着榆钱叶儿般大小的油星子,地虫醒后分外活跃,仿佛笼了一层春烟。一切都很打眼。 这是父亲公开的秘密,为了夺得一个好春天,他在头年腊月就提前忙开了——用他的话讲,叫“沤春”。 父亲所说的“沤春”,其实是沤肥。眼热父亲每年收成不错,就有人问他,父亲也不保留:庄稼一枝花,全靠肥当家。腊月里沤肥,接春天地气,庄稼自然肯长,收成就会不错。 他这么一讲,大伙儿觉得有理,都朝他学,照着他做。 父亲“沤春”的肥源,主要来自牛栏、猪圈、茅坑、池塘。腊月干了池塘,捡了鱼,塘泥就是好肥料。挖后挑上岸,晒上数日,等快要干透时,摊上人畜粪便,就形成了初肥。 在此基础上,父亲将打谷场四周排水沟里的腐殖土、连同半筷子粗长的蚯蚓一起挖取过来,混合稻草灰,反复搅拌直至均匀,最后,将肥堆成一堆。大功告成了,远远看去,就像一座大谷堆。 没几日,这一堆肥竟长高了,变大了。真是奇怪!此时,如果挖取肥堆一角,从里面会冒出一股子热气。再仔细一瞧,肥堆里竟生出了无数个小孔。整个肥堆,就像一个蓬松暄软的大馒头。 ——这是蚯蚓们的杰作,它们竟在里面安居乐业啦,闹得好欢! 从外表检验,肥堆外面,没有一根蚯蚓爬出而逃,说明这肥堆沤到家了。此时,打门前走过的人纷纷耸了耸鼻子,不禁竖起大拇指:沤得不错,真是香! 该往田地送肥啦! 一直到除夕前夕,父亲每天用畚箕往返运肥,浑身上下仿佛有使不完的劲。他仿佛走在春天的路上,一点也感觉不到冷,仅穿着一件毛衣,棉袄终日搭在肥堆旁的那一弯桑枝上。 那些日子,我帮他打下手,用铁铣装肥,时刻提防身边的一群鸡扒食蚯蚓。父亲早有交待:蚯蚓是个宝,既松土,又造肥,“沤春”它可是功臣! 一片黄桑叶落下,又一片。落在肥料上,悄无声息。落在空空的猪舍瓦片上(年猪已杀),沙沙响。 渐渐地,门口的大肥堆不见了;在我家田里地里,出现了许许多多个小肥堆。 炮竹声中一岁除。很快,新春的毛毛雨开始下了。经雨水湿润的土地,被春雷轰醒了,地气开始了升温,田野酥软得不行。再看一个个小肥堆,接了这潮热的地气,慢慢地,矮了,瘦了,平了,沤成营养汁,渗入地下,最后消失不见。 当肥力注入庄稼根茎,农作物很快青肥花开一片,入人眼帘,让人顿觉精神抖擞。 就在昨夜,我又梦见父亲来到那片田地,站成一株庄稼,笑成一朵花:春天,被我“沤”啦! 通联如下—— 姓名:刘峰(笔名:颜紫,宇原)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江岸区后湖兴业路190号东方花都小区A区1栋3单元402室 邮编:430015 联系方式:15927501051 身份证号:420123197412035219 建行卡号:4367 4228 7068 0389 934(姓名:刘峰;开户银行:武汉江岸支行;支付系统行号:105521000158) QQ:1345161365 微信号:LF15927501051 作者简介:刘峰,笔名:颜紫,宇原。湖北省作协会员。作品发表《湖北农民报》《长江文艺》《诗刊》《星星》《芳草》《意林原创》《海燕》《人民日报》《湖北日报》《楚天都市报》《长江日报》《武汉晚报》《佛山文艺》《鄂尔多斯日报》《春城晚报》《乌鲁木齐日报》等报刊。已发表40万字。散文《载不动如山父爱》、《婆媳坟》已收入40多个不同版本初中语文课外教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