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海文学

 找回密码
 注册加入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小说 散文 诗歌
开启左侧

人间真味最茶明 前 方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4-1-10 14:39:2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人间真味最茶明
               前  方
                                
茶香悠远千年史,茗色不减万古情。茶起源于中国,盛行于世界。1200多年前,陆羽就在《茶经》写下“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
茶圣出天门,茶经传天下。天门,古邑竟陵,乃茶圣陆羽故里。“自从陆羽生人间,人间相学事春茶。”(梅尧臣)。论及茶人茶事,必有其先决条件,也讲天时地利人和。“待到春风二三月,石炉敲火试春茶”说的是天时,“南方有嘉木,临风自独立”,陆羽《茶经》开篇“茶者,南方之嘉木也”,“千羡万羡西江水,曾向竟陵城下来”(陆羽《六羡歌》)讲的是地利,茶树生南方、迎清风、沐细雨、饮甘霖、笼雾霭......汲天地山川之灵气,沐日月云霞之精华。
《茶经》载,其地:“上者生烂石”,其茶:“阳崖阴林紫者上”“野者上”“笋者上”、“叶卷上”。《茶疏》说“精茗蕴香,借水而发,无水不可以论茶”。好茶须好水。自古泡茶有泉水、井水、江水、河水、湖水,谓之“山泉”“地脉”,古人将雨水和雪水视为“天泉”“灵水”,尤其是雪水,更为古人所推崇。竟陵河流纵横,湖泊众多,水量丰盈,雨雪充沛,物华天宝,得天独厚。有西江河水、东西湖水、火门山泉、陆羽名泉、三眼叠泉,更有顶级好水——梅雨、春雨和冬雪,顶级好茶——梅茶、春茶和紫茶。
由此推及,茶圣故里,茶乡天门,气候土壤适宜种茶,水质器皿适宜泡茶,人文环境适宜饮茶。总之,天门山是产茶宝地,西江水是烹茶圣水,事茶人是闲云野鹤。
《茶经》中所述:“其日有雨不采,晴有云不采。晴,采之,蒸之,捣之,拍之,焙之,穿之,封之,茶之干矣。”茶的采制环节:采芽、杀青、造型(揉捻)、烘焙,茶的品鉴程序:一看、二闻、三泡、四品。制茶、品茶都是对生活的一种体验,制茶是人生的修炼过程,品茶是生活的休闲享受。
采茶须趁早,一是早春,茶叶鲜嫩;二是清早,芽沾甘露。赶上这两早,采到的茶才是茶中极品。我国南方历来有谷雨采茶的习俗,俗话说:“清明见芽,谷雨见茶”“雨前雨后采茶忙,嫩绿新抽一寸香”,意为清明节后谷雨前是采摘春茶的最佳时机。
所谓春茶,即越冬后茶树第一次萌发的芽叶采制而成的茶叶。春季温度适中,雨量充沛,经过一整个寒冬的营养积累,春茶叶芽肥硕,色泽翠绿,叶质丰富,茶味鲜活。
民间有“明前茶,贵如金”之说,清明采春茶,新火试新茶。喝春茶的习俗在中国由来已久,历代文人墨客们都吟诵不绝。唐代诗人刘叉“不为双井水,满瓯泛泛烹春茶。”宋代诗人曾巩“滋荣冬茹温常早,润泽春茶味更真。”宋代诗人范成大“谷雨如丝复似尘,煮瓶浮蜡正尝新。”宋代诗人黄庭坚“未知东郭清明酒,何似西窗谷雨茶。”宋代诗人黄庚“诗写梅花月,茶煎谷雨春。”清代诗人郑板桥“正好清明连谷雨,一杯香茗坐其间。”可见,喝春茶是一种任何时候都不过时的至高享受。
有“一杯清茶问古今,两袖清风为苍生”的忧国忧民,有“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的豁达超脱,有“待得声闻俱寂后,一瓯春雪胜醍醐”的优雅情趣,有“一杯茶盏品四季,三千醇香唇齿间”的悠闲自在,有“山中何事?松花酿酒,春水煎茶”的旷放自由。
“寒夜客来茶当酒,竹炉汤沸火初红。”古人多喜欢用雪煮茶,雪冰清玉洁,代表着独善其身的节操;茶在浮浮沉沉散发出一种清清淡淡,像极了君子的作风。雪与茶结合,一听就让人感觉到清新脱俗。雪添茶事三分雅,茶赠雪魂一段香。“融雪煎香茗”“闲尝雪水茶”(白居易)“煮雪问茶味,当风看雁行”(喻凫)“青灯耿窗户,设茗听雪落。”(陆游)“细写茶经煮香雪”(辛弃疾)“夜扫寒英煮绿尘,松风入鼎更清新”(谢宗可),吴自牧《梦梁录》描述“天降瑞雪......诗人才子,遇此景则以腊雪煎茶,吟诗咏曲,更唱迭和”,曹雪芹《红楼梦》有一首诗《冬夜即事》写道“却喜侍儿知试茗,扫将新雪及时烹”。可见春茶冬雪,相宜共生,雪水沏茶,冬闲品茗,何等高雅闲适的境界!《红楼梦》中,妙玉招待黛玉、宝钗的体己茶就是雪水煮出来的。煮雪烹茶,这符合妙玉的高洁心性。古人用雪烹茶很有讲究,花瓣之上的雪,或者是未落地之雪,用来煮茶最为美妙。清代震钧就曾说过:“雪水味清,然有土气,以洁瓮储之,经年始可饮。”
甘甜润滑草木间,春露一杯涤尘凡。茶在山水间,人生草木间,茶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白居易《两碗茶》:“食罢一觉睡,起来两碗茶。举头看日影,已复西南斜。乐人惜日促,忧人厌年赊。无忧无乐者,长短任生涯”一觉醒来,喝喝清茶,看看风景,想想人生,这一天过得无忧无虑,有滋有味。
“世人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清代诗人查为仁将茶与“柴米油盐”的日常生活相提并论,上升到“琴棋书画”的闲情逸致“书画琴棋诗酒花,柴米油盐酱醋茶。”煮酒煎茶品书时,偷得浮生半日闲。茶与大千世界融为一体,刘禹锡将茶看作自然,视为风景“骤雨松声入鼎来,白云满碗花徘徊”,琴有松风听古韵,茶无心念起真香。茶起禅空香自在,琴鸣道妙韵天成。茶比琴棋书画,茶向道儒佛禅。“人在草木间”即茶,人与茶有不舍的情缘,茶与人有禅意的牵连,佛禅心,茶涤性,茶禅一味,云水禅心。摒除浮躁悸动,求得六根清净。
一杯茶,见山,见水,见自己;一杯茶,见风,见雨,见心地。一杯茶,感受山的浩然之气,领略水的清淡之味,观照真善美的自己;一杯茶,饱受风的催生之力,沐浴雨的净化之礼,厘清和静雅的心地。茶缘即人缘,茶道即人道,茶品即人品。“为饮最宜精行俭德之人”(陆羽《茶经》)、“世道都云茶道深,古往今来不同伦;不能都从饮上说,茶艺更应品中寻。观音龙井本自然,淡泊何止以清馨;看似玄妙不玄妙,茶道一句平常心。”追本求源,回归初心,遇见最好的自己。
心淡如茶,心素如简,心静如水。观而赏其妙,闻而悦其香,饮而品其纯。茶宜独酌,也可共饮,一杯在手,清香满室,消除烦虑,摒弃杂念,使人抛却是非心、名利心。
古人云:“欲达茶道通玄境,除却静字无法妙。”中国茶道以“四谛”为总纲,即和、静、怡、真,茶让人体味生活的深远意境,更能领悟人生的深刻哲理。其中最为凸显的是“和”“静”。“和”是中国茶道的灵魂,也是中国茶道的哲学思想核心,“和”就是中国佛、道、儒家思想糅合的具体体现。“和”平和、中和、祥和、和睦、和顺,心平气和,不偏不倚,均衡持平,和谐祥瑞。“以和为贵”“和衷共济”“和气生财”“和则兴”,印证了中国流传数千年的中庸和谐之道。在品味感受茶的真气、真香、真味的微妙变化,从而领悟道法自然的真谛,坦然敞开心胸,享受人与自然之间相互交融的和美境界。“静”是中国茶道修养的必由之路。“静”清静、平静、安静、宁静、雅静,平心静气,气定神闲,神清气爽,静待花开,静观其变。一盏清茶,品一缕清香、一丝清淡,享一份清静、一种清福,不在于饮茶人的清闲,而在于清心。从古至今,但凡修身养性、追求自我之道者,无不重视“静”之修炼,“静以修身”“静而后能安”“宁静以致远”。
壶中日月长,杯里乾坤大。一道水,二道茶,三道四道是精华。茶如人生,精心浸润,时短则无味而淡,时长则味浓而苦;人生如茶,静心品味,有沉浮有甘苦有浓淡,喝到嘴里是茶水,润进心里是茶性,浸入骨髓是茶魂。
水为茶之母。明末清初张大复《梅花草堂笔记》:“茶性必发于水,八分之茶,遇十分之水,茶亦十分矣;八分之水,试十分之茶,茶之八分耳。”好茶应与好水配之。水得茶之馨香而醇,茶得水之滋养而灵;茶因水而重生,水因茶而丰润;味因茶因水而香醇,心因茶因水而纯净。
    尝曰酒水酒水,或曰水酒水酒,其中水为茶水。自古茶酒不分家,或先酒后茶,或先茶后酒,或且酒且茶。品得千红一窟茶,饮下万堰同杯酒。一杯茶,品出的是人情中最澄澈的况味;一杯酒,喝出的是人性中最烈性的味道。酒有酒兴,茶有茶趣,酒有酒友,茶有茶人。一杯清茶,三两知己。浊酒三盏尽知己,清茶一杯亦醉人。美酒千杯难知己,清茶一盏也醉人。茗者八方皆好客,道处清风自然来。酒逢知己千杯少,茶逢知己淡也浓。清雅独梦醉相随,淡然清浅品真味。更是人和、茶缘的彰显。
万丈红尘三杯酒,千秋大业一壶茶。酒是忘忧君,茶为涤烦子。酒能消愁忘忧,茶可解压涤烦。酒与茶并无排斥,反而相得益彰,相映成趣。李白、苏轼都是豪饮之人,亦酒亦茶。茶能强身健体,修身养性。“茗生此中石,玉泉流不歇。根柯洒芳津,采服润肌骨。”芳香旷怡心神,甘津滋润肌骨,原来酒仙李白,也谙品茗养生之道。“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从来佳茗似佳人。”在苏轼看来,茶是故国,故国是茶,茶如佳人,佳人如茶,认定茶是能够慰藉自己安身定心的温柔之乡,茶是可以帮助自己排忧解难的心爱之物。今有杭州藕香居茶室别出心裁将“从来佳茗似佳人”与苏轼另一首名作《饮湖上初晴后雨》中的“欲把西湖比西子”集在一起,串成了一副茶联:“欲把西湖比西子,从来佳茗似佳人。”切地切景,工绝异常。魏学洢《核舟记》中描述“大苏泛赤壁”,苏轼与鲁直、黄庭坚同游,有“左手抚炉,炉上有壶,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围炉煮茶、烹茶静候的闲适温馨画面。也难得黄庭坚曾说:“粗茶淡饭饱即休,补破遮寒暖即休,三平二满过即休,不贪不妒老即休”。陆游更是“宁可舍酒取茶”,他赞四川菊花茶“何时一饱与子同,更煎土茗浮甘菊”,说闽东茶“茶甘半新啜”,老了,更是喝出洒脱超然的境界,“眼明身健何妨老,饭白茶甘不觉贫”。郑板桥索性以茶当餐,以茶待客“白菜青盐粘子饭,瓦壶天水菊花茶”“小廊茶熟已无烟,折取寒花瘦可怜”“最爱晚凉佳客至,一壶新茗泡松萝”。
“一日无茶则滞,三日无茶则病。” 茶誉为“治百病之灵药”。白居易《闲眠》:“暖床斜卧日曛腰,一觉闲眠百病消。尽日一餐茶两碗,更无所要到明朝。”陆羽《茶经》曰:“精行俭德之人,若热渴、凝闷、脑疼、目涩、四肢烦、百节不舒,聊四五啜,与醍醐、甘露抗衡也。”唐人刘贞亮赞美茶有“十德”:散郁气、驱睡气、养生气、驱病气、树礼仁、表敬意、尝滋味、养身体、可行道、可雅志。 明代高濂在其养生经典《遵生八笺》中说:“人饮真茶,能止渴消食,除痰少睡,利水道,明目益思,除烦去腻,人故不可一日无茶。”科学界论证茶之功效十八:“生津、和胃、消食、明目、养气、益智、美容、减肥、利尿、通便、清热、解毒、消炎、防癌、抗辐射、降血脂、防止心血管疾病、延年益寿”。
世事浮名皆梦醉,人间真味最茶明。“茶自有真香,有真色,有真味。一经点染,便失其真”(明.张源)。淡中品至味,这或许是茶与酒不同的地方。茶烦时让人淡定,燥时让人沉稳,忙时给人清净,累时给人解压。生津润喉是茶,怡情悦性是茶。再忙也能品出清闲,再难也能品出淡雅。对此卢仝的诗描写得最为细致:一碗喉吻润,二碗破孤闷。三碗搜枯肠,唯有文字五千卷。四碗发轻汗,平生不平事,尽向毛孔散。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灵,七碗吃不得也,唯有两腋习习清风生。(卢仝《七碗茶诗》)其中包含对超脱人生、大彻大悟的追求和对达到“天人合一”境界的向往,正是茶味中的至高大道。
小小茶壶,若一江水,流淌经年;小小茶室,似一座城,怀拥乾坤。
中华民族以“清、静、和、美”的茶道精神,“茶和天下”的盛世胸怀,以茶为媒,以茶会友,以茶倡廉,以茶导和。茶道蕴含中国人的处世哲学和待客之道。
坐酌泠泠水,看煎瑟瑟尘。无由持一碗,寄与爱茶人。功夫在茶外,真味在茶中。茶以静心,茶以怡情;茶以修身,茶以养性;茶以治德,茶以载道。半壁山房待明月,一盏清茗酬知音。若能杯水如名淡,应信村茶比酒香。淡茶一杯可为镜,清风两袖不染尘。为君且斟一盏茶,茶和天下万事兴!

                                    2018年6月8日于宁泊斋



诗人小传:前方,本名朱国前,网名星雨雄风。湖北天门人,大学文化,中学语文高级教师。中国业余诗人学会、《业余诗人》会刊,幼林校园文学社、《幼林》社刊创始人。中国当代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诗学会会员、中国诗歌学会会员、湖北省作家协会会员、湖北省散文委员会会员、天门市作家协会常务理事、天门市中学生文学社团联合会副理事长等。20世纪70年代后期创作并发表作品,迄今已在《人民日报》《诗刊》《星星》诗刊《诗歌月刊》《淮风》诗刊《中国校园文学》《文苑.经典美文》《散文诗世界》《中国朗诵艺术杂志》《上海文学》《辽河文学》《火花》《湖北作家》《中国教育报》《中国教师报》《浙江日报》《湖北日报》等200多家报刊发表文学作品2000余篇首。作品收入《世界诗人诗历》(英汉版)《青年诗人诗历》《探索散文诗选》《中国实力诗人诗库》《中国第三代诗人力作精选》《竟陵新诗选》《竟陵诗文精选》《指尖上的守望》《温暖的记忆》《荆楚最美读书人》《湖北大众文艺丛书网络文学选﹒散文卷》《中国当代散文精选》《中国最美游记》《中国散文诗年选》《中国诗歌年选》等30多部选集,曾屡获国家、省级奖。已出版诗集《雄风》《陌上花》散文集《三原色》《此心安处是吾乡》散文诗集《流星雨》,均被中国当代作家代表作陈列馆、湖北省图书馆收藏,创造成果入选中国作家库、《中国当代作家辞典》《湖北作家辞典》《天门市志》等典籍。
邮编:431710
地址:湖北省天门市拖市一中
姓名:朱国前
电话/微信:18972623279
QQ:2928555344
身份证:422428195711140335
中国邮政银行湖北天门支行账号:621799520003555046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1-11 08:28:20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一篇很用心的文。但引用过多,遮没了自我的文字认知线条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黄海文学. ( 鲁ICP备19005798号 )

GMT+8, 2024-5-15 19:18 , Processed in 0.019587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