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海文学

 找回密码
 注册加入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小说 散文 诗歌
开启左侧

逐梦的人/何良才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3-7-26 21:04:0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何良才 于 2023-7-26 21:10 编辑


逐梦的人


何良才


       天茶园,一个近年声名鹊起的茶旅基地,更是茶人夏国勋从业生涯中的得意之作。
       这里地处湘中偏北的安化县烟溪镇,古称艾家寨。这是一个流传着许多神奇故事的美丽山寨。依一条曲折小径登上海拔800余米的山顶,眼前豁然开阔,群山朝雾夕岚,云海千变万化,形成“晴天早晚遍地雾,阴雨成天满山云”的独特气候环境。这里的古茶树不种自生,纯粹是大自然的珍贵造化,茶叶萃取了数百年无污染的日月精华和亦真亦幻的天地灵气,是当之无愧的纯天然上等茶品。这里新建的天茶园民宿,是目前全益阳市唯一可以“躺在床上看云海,坐在窗前数星星”的网红民宿。

(一)


       40多岁的夏国勋,外表墩实健壮,待人淳朴可亲,是个实诚人。其实,他骨子里却有着外人不易察觉的浪漫情怀。这种浪漫情怀,只属于他内心里构筑起来的那个理想中的红茶王国。
       夏国勋的童年和少年,是闻着茶香成长的。他的父辈、父辈的父辈,和他所在的天茶村的所有父老乡亲一样,都是以作茶为生。在这样的环境熏染下,夏国勋从小就自然而然地与茶结下了不解之缘。用他自己的话说,“能做事了就会做茶了”。每天放学回家,就屁颠屁颠跑到茶园里跟着大人们采茶,或是踮起脚跟站在灶台旁看父亲炒茶。那时候,他常听村里人说,安化的红茶火得很,是湖南红茶的主产地,还在巴拿马的博览会上得了金奖,名扬四海。这是夏国勋第一次知道,自己每天揉捏摆弄过的茶叶,居然这么神奇,年幼的他,对家乡的红茶,油然生出几分崇敬和自豪。
       正所谓世事无常,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受外部大环境影响,红茶市场逐渐式微,产品销不出去,世代以种茶为生的茶农们,已经难以靠作茶养家糊口。当时二十岁不到的夏国勋,为了给家里增加生活来源,带着对茶市变故的疑惑和不解,离开家园,只身外出到一家黑板厂打工。虽然暂时远离了茶叶的清香,但夏国勋内心对茶叶的那份情感,却始终不曾消减,仍然关注着有关茶叶的市场信息。利用在外做销售的机会,先后去了福建、云南、贵州等省份的一些著名产茶地参观学习,极大地开阔了自己的视野。也是从这时开始,夏国勋在自己心里暗自筑了一个梦——有朝一日,一定要通过自己的努力,让安化红茶重现往日辉煌。
       2010年,一次难得的国际盛会,更是让夏国勋重新燃起了复兴家乡红茶的希望。当年5月至10月,第41届世界博览会在中国上海市举行。世博会结束后,湖南馆的万两安化黑茶砖拍出278万元的天价,安化黑茶一时风靡世界。
       夏国勋当时就想,安化黑茶也是在历经辉煌之后陷入了多年的沉寂,也许这是市场发展的一个必然现象。他认为,安化红茶和黑茶一样,也创造过曾经的辉煌,如今黑茶触底反弹,红茶为什么不能?
       一心想带领村民早日致富的夏国勋立马行动起来。他辞去了已连任3届的村支部书记,成立了自己的茶业公司,把自己之前外出打工赚的一点钱全部拿出来建茶厂。建厂房、买设备、请人工、拉通水电等等都是要花钱的,钱不够,又把自家的一个店子转掉,茶厂终于建成了。2011年11月,还以自己村子的名称注册了“天茶村”商标。
       正当夏国勋满怀信心准备大干一场的时候,时运又让他遭遇了一个不大不小的挫折。
       那一年,厂里收购了几千担鲜叶,准备加工后在外销售。可后来市场不是他们想象的那样,产品销售不出去。开张就遭遇挫折,有合伙人要中途退出,弄得夏国勋骑虎难下。但事已至此没有退路,便硬着头皮自己一个人扛下来慢慢了难。好在天无绝人之路,夏国勋跑遍了周边的几个县,终于把全部毛茶都卖了出去,只是算下来还是亏了几十万元。
       上天总是愿意将机遇留给那些有准备的人。2012年,夏国勋得到信息,中国·湖南(益阳)第二届茶文化节暨安化黑茶博览会,下半年在益阳市举行,他觉得这是个机会。虽然没人给他发通知,更没获得举办单位邀请,但他相信自己的茶会有人喜欢。便贸然带上几个人,带上自己的产品,不请自来了。
       那一天,夏国勋找到了博览会组委会办公室,他也不认识谁,谁也不认识他,人家就告诉他去找龚局长。他照人说的找到龚局长,把自己的红茶递了过去。龚局长打量了一下这个憨厚的汉子,接过茶很内行地看了看,又闻了闻,随即对他说:“哎,这是好茶呀!”
       因为事先没有安排展位,也不能摆在人家的展位前,热心的龚局长带着夏国勋在一条过道上找了个空挡,搞了个临时展位。
       有了展位,夏国勋立马请人在外面搞了一个大广告,“天茶村”红茶第一次进入人们的视线。到底是好茶,他的展位虽然简陋,但人气特别好。再说全场都是黑茶,只有他一家红茶,所以特别显眼,前来品茶的茶商们赞不绝口,有的甚至当场就下了订单。巧的是这一情况被《益阳日报》的一位女记者盯上,第二天新闻就上了报纸的头版——《黑茶节上红茶俏》。
       连夏国勋自己都没想到,自己的红茶会在黑茶博览会上一炮打响,此后,生意开始做得风生水起。

(二)


       公司成立的最初几年,生产采用的原材料,主要源自当地茶农们遗留下来的一些老茶园,品质参差不齐,难以确保产品质量,夏国勋决定要建立自己的优质茶园基地。为了物色基地,他几乎跑遍了烟溪的所有山头,可都不理想。
       一个偶然的机会,夏国勋找到了艾家寨。其实,在他之前,也有做茶企的人来过,但看这里周围是悬崖,悬崖下是大峡谷,路都找不到,所以放弃了。
       这艾家寨夏国勋也早就知道,只是没上去过。在他的印象中,这里就是当地人砍柴、赶山的荒野之地,还流传着一些关于土匪传奇故事。这回他一时兴起,决定上去看个究竟。结果爬到山上一看,立马兴奋得不得了。这里虽然四面是悬崖,像个孤岛,而且很险要,人迹罕至,但环境特别好。当他通过一条杂树丛生的曲径爬到山顶时,眼前豁然开朗,上边的地势也较平坦,站在山头,能够俯瞰到周边数十公里地域的全貌。夏国勋一下就像武陵人发现了桃花源一样惊讶、惊喜。心里说,“就是这里了!”
       夏国勋是个有着丰富种茶、制茶经验的人,同时也是个有科学头脑的人。为了确认这地方是不是真的适合种茶,他特地从外边请来了专家,对这里的土壤,水质、气候等做了专业检测,检测结果让他喜出望外。
       根据专家测定和查阅历史资料,这里正位于神秘的北纬30度纬线上,平均海拔800余米,多年平均气温16.2℃,年降雨量986毫米—2440毫米之间。由于数百年原始荒林落叶沉积,土壤异常肥沃,土质以冰碛岩与火山岩风化为母质层。这里生长的野生茶树,完全符合茶圣陆羽在《茶经》里“上者生烂石,中者生砾壤,下者生黄土”的上等好茶标准。
       检测结果一出来,夏国勋完全放心了,一口气开发新茶园1000多亩,维护整理荒山茶800来亩。并将新开发的茶园命名为“天茶园”。
之后的事实证明,选择这里开发茶园是非常正确的。2022年夏季,这里也和其它地方一样,遭遇了长时间高温干旱天气,很多地方的茶树都被干死,但天茶园的茶树却依然郁郁葱葱。原来这里的土表长年日积月累的落叶很厚,腐化后附着在土壤表层,保水防蒸发的效果很好。
       夏国勋一边有计划地继续开发茶园,一边构思开发旅游项目。之所以想到搞旅游,是觉得茶和旅游是相辅相成的。他开始在园区修建厂房、展示馆、民宿房。
       可要完成好开发项目,就要解决一个瓶颈问题,那就是交通。山上不通公路,所有生产、生活物资,都得靠牲口驼上去,工效低,成本高。
修路!夏国勋说干就干,到2015年年初,一条5公里的毛路就顺利拉通,只准备下半年进行硬化。
       可真是天有不测风云,一场突如其来的天灾,让夏国勋几乎要崩溃。
       据2015年的相关气象资料记载:“2015年6月2日凌晨3时至11时,益阳市安化县受副高北侧西南气流和中低层切变,以及地面弱冷空气的共同影响,普降大雨。其中降雨量达100毫米以上的有烟溪、马路、南金……等乡镇,全县受灾7万人,紧急转移安置19人,直接经济损失2300万元。”资料显示,此次强降雨的中心,就在天茶园所在的烟溪镇一带。
       记得那是暴雨中惊魂一夜后的次日上午,夏国勋忙不迭上山察看灾情。而事实是他已经无法上山,眼前的一切都面目全非,世界好像被打回到了传说中的洪荒年代。刚开出的新路已看不到一点痕迹,不是坍塌,就是被泥石流堆积、覆盖……
       “完了!都完了!”夏国勋站在原地呆若木鸡,欲哭无泪。
       过了好一阵,一只温暖的手,放在了夏国勋的肩膀上。夏国勋回过神来,发现是妻子夏辉文。夏辉文抚摸了一下丈夫的脸,红着眼圈说:“国勋,想哭就哭出来吧。”
       妻子的话,条件反射似的又唤醒了夏国勋骨子里的那种不屈不挠的秉性。“不能倒下!”他在心里告诫自己,身后还有一家老小、还有公司的所有员工、还有全村的父老乡亲,那一双双眼睛都看着自己,都指望着自己啊!再说,上千万的投资也容不得自己轻言放弃啊!
       刚才还在劝慰丈夫的夏辉文,此刻自己早已哭成泪人。夏国勋反过来安慰妻子:“没关系!没关系!还记得刘欢唱的那首歌吗?‘心若在,梦就在,只不过是从头再来。’我们重新修!”
       就在很多人都认为夏国勋再也干不下去了的时候,夏国勋的身影又很快出现在山上。他请来马帮驮石头、水泥等施工材料。为防止二次塌方,路上堆积的泥土不能再挖,只能在外侧砌堤加固,再把垒土夯实。就这样干了大半年,一条全新的公路又畅通了。
       经历了这种常人难以承受的劫难,夏国勋的内心变得更为强大。
       到目前为止,天茶园茶旅项目建设,共投资1333万元,开发修整有机观光茶园1500亩,种植红豆杉、红枫等名贵景观林200亩。还建有红茶展示馆、红茶体验馆、民宿、美食、观景台、直播台等设施。夏国勋有意把园区打造成一个普及、传播茶文化的场所。每年暑期,都有来自省内外的中、小学生来天茶园举办夏令营活动。夏国勋亲自给学生讲课,传播茶文化、普及茶知识,还指导学生现场体验制茶工艺流程,学生们都特别感兴趣。这无疑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反响,也提升了天茶园的美誉度,引来了更多慕名而来的游客,而这些游客大多爱茶,至少60%的人来了都会买茶。所以,只要有人来,园区里每天都是“茶博会”。
       如今的天茶园,用“无限风光在险峰”的诗句来形容是最恰当的了。因而,很快就成了益阳的热门景点,游客络绎不绝,民宿更是一房难求。这里吸引游人的独特魅力,在于它的每一个景点都有故事、有特色。这里因地势险要,历来就是各路豪强争夺之地,先是有得道高僧修禅习武,后有土匪恶霸占山为王。传说中的点将台、品茗台,都遗存在悬崖之上。悬崖下边,又藏着农家宅院,雾天来游览,能真切感受“白云深处有人家”的浪漫情景。还有当年贺龙、肖克的红军部队在这一带作战后留下的战壕遗迹,以及敌我双方阵亡士兵的墓地。国军墓与红军墓同处一个山坡,让人不由得生出无限感慨。而在天茶园民宿前的观景台看日出,则更是一种令人陶醉的体验。晨雾中,俯瞰着一望无际的山峦轮廓,一轮新日在微白的天际线喷薄而出,远处的大熊山肉眼可及,早起的游客们在一阵阵惊叹声中,迎候着一个全新的早晨……

(三)


       夏国勋的同事刘琴经常对人说:“夏总把茶叶当成他自己的小孩一样宠着。每年开园采茶,他都是高度紧张,生怕别人把他的茶叶弄坏了。别人采茶的手法不对、盛茶叶的用具不对(严禁用化纤袋或塑料袋、塑料桶)、拿茶放茶时手脚太粗鲁等,他都很生气,有时甚至还会骂人。”
       刘琴这话一点没错。作为一个职业茶人,夏国勋对茶的那份虔诚和情感近乎痴迷。有时候他忙里忙外本来很疲劳,但只要进了茶园就会兴奋。平日他不苟言笑,但只要说到茶,就会眉飞色舞。他始终认为,茶不是一般的植物,它是有灵性的,需要人的悉心呵护,制茶人想要做出高品质的好茶,就得让自己的灵魂和茶叶息息相通,读懂茶叶的习性。
       夏国勋确实是处处“宠”着他的茶宝贝的。为了让茶有舒服的环境,他不惜花高成本,从外地买来优质木材,修建天茶园制茶车间和体验馆。他认为,在木屋子里面存放、制做茶叶,冬暖夏凉,茶质更好。鲜叶放在木屋子里,自然风让它自然委凋,花香的物质慢慢地释出,也较好地保存了茶叶的内含物。
       夏国勋在红茶的制作上,一直在不断地探索和研究。一方面,总结、完善传统工艺,另一方面,努力寻求传统技艺和高科技制茶设备的最佳契合点。为了获得这方面的经验,即便夏国勋这样的制茶高手,也是缴过“学费”的。
       那是2014年采制春茶,当时气温不是很高,有些闷热,空气不大流通。夏国勋仔细查看了温度计,温度确实不高。于是,他就按温度计上显示的温度,设置了鲜叶发酵的时间。在设定的时间刚过一半的时候,他去查看茶叶,却发现全部沤坏了,发酵过度,不能用了。就这一下,他损失十多万元。
       通过这次教训,夏国勋深刻体会到,刻板的技术指标,不能生搬硬套,只能参考。“看茶做茶,看天做茶”这样的传统经验始终不能丢弃。为了求证自己的心得,他多次邀请省农业大学肖力争、徐仲溪等茶学专家、教授到天茶园做客,寻求他们的专业指导。专家的意见,也印证了他的心得体会。肖力争教授就告诉他:技术参数的设定,往往是基于一定的气温、干湿度等自然条件和环境的,而这样的条件和环境在现实中又不是一成不变的,所以不能盲目照搬这些参数。
       凭借一种工匠精神,夏国勋在红茶制作技艺的探索上不断进取并日臻成熟,而他的付出也获得了丰厚的回报。他的红茶系列产品,以其用料考究、制作精良、品质上乘,茶香沉稳、持久绵长、回味甘甜等特质,受到专家和消费者的广泛好评。以他的“天茶红”产品为标本,代表安化红茶参加国家农业农村部的相关评审,成功获评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天茶红”的各项指标,已成为当地编制红茶标准的主要依据。
       自2016年以来,夏国勋的红茶已连续获得四届“潇湘杯”湖南名优茶评比金奖,连续三年获得湖南名牌产品证书,连续两届获得湖南茶叶博览会“茶祖神农杯”金奖,2022年“中茶杯”第十二届国际鼎承茶王赛金奖。2022年5月,夏国勋的安化红茶制作技艺,被选定为益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2022年10月,经湖南红茶产业发展促进会评选,夏国勋成功获得“湖南红茶十大制茶工匠”荣誉称号。

       择一事,终一生。“天茶园”是夏国勋匠人筑梦的地方,但这绝不是他的终点。只缘心中怀着一份朴实的责任感、使命感,注定让他永远也不会停下逐梦的脚步!

作者简介:何良才(楚风湘韵),湖南安化人,本科学历,银行退休干部。作品散见于《中国银行保险报》、《湖南日报》、《天津青年报》、《阳关》等公开报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3-7-27 19:03:52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已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黄海文学. ( 鲁ICP备19005798号 )

GMT+8, 2024-5-2 07:06 , Processed in 0.017093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