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海文学

 找回密码
 注册加入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小说 散文 诗歌
开启左侧

爷爷活成了村里的一座碑 文/王斌

[复制链接]
发表于 昨天 19:3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若镜若照 于 2025-7-6 19:36 编辑

                                            爷爷活成了村里的一座碑
                                   文/王斌

   在我深刻的印象里,爷爷是个瘦高个子,脸上皱纹如同田垄,整齐而深刻,是岁月留给爷爷的印记,是滚动的年轮碾过去的痕迹。爷爷走路时腰板挺得笔直,仿佛就像一棵参天大树,一座寺庙庄严的佛像,高大、慈祥、又和蔼可亲,更像佛菩萨般总是“心系他人,普度众生”。
   爷爷一生在老一辈村里人口中口碑较好,评价较高,有人感恩戴德,有人却记恨在心,这与爷爷曾在生产队当队长时有关。爷爷还是生产队长的时候,村里有家教书王先生,家口重,孩子多,还都小,王先生妻子要照顾年幼孩子,全家仅靠王先生一个人教书挣点工分换粮食,根本不够一家吃,常常饿的孩子在门前石头上哇哇大哭。爷爷身为队长不忍心,便从自己的口粮里挤出来些,救济王先生一家些年,所以王先生很是感激爷爷的救济。生产队解散后,王先生后来在镇上初级中学当了校长,每逢过年都会亲自来家里带上烟酒看望爷爷,他们坐在一起聊天,提到当年的事很是感慨和感激爷爷。爷爷还在生产队当队长,得罪过些人,却让人家记恨一辈子。当时爷爷带领社员上地干活,村里有一家上地的妇女,因为孩子需要哺乳,回家后偷懒一直没有上工,爷爷当天结束后,提名没有给这家妇女记入工分,而让这家人记恨。自从生产队解散后多年,这家人从不与我家人说话打交道,即便是家有个红白喜事邀请从不参与,理由就是怀恨当年的事,曾在我们家里人面前抱怨过。
   村里人都说爷爷是个"公道人",这与爷爷曾在生产队当大队长的身份有关,谁家有了纠纷,第一个想到的便是找他评理。记得那年村里同姓王家四个弟兄们闹得分家,闹得沸反盈天,锅碗瓢盆砸了一地。爷爷去了,不慌不忙地蹲在门槛上,掏出烟袋锅子,吧嗒吧嗒抽了两口,不慌不忙地说道,爷爷说话声音不大,却字字砸在人心上。四个弟兄起初还梗着脖子,后来渐渐低了头。天擦黑时,这弟兄们竟一同送爷爷出门,脸上还带着笑容。
   爷爷是个爱干净的人。每日天不亮就起身,第一件事便是扫院子。那扫帚在他手里仿佛有了灵性,连砖缝里的土星子碎渣物都能找到。村里老一辈见了笑说:“王二家的院子,光脚走都不沾灰。”爷爷听了只是笑笑,第二天扫得更起劲了。我那时常常跟着爷爷去给牛割草。他拉着一辆吱呀作响的架子车,我坐在车沿上,两条腿晃啊晃的。田野里的风挟着青草香,混着爷爷身上淡淡的汗味,竟出奇地好闻。爷爷割草时动作很利索,镰刀闪过,草便齐刷刷倒下,就到了手里来了。我常在爷爷割草时捉蚂蚱玩,偶尔抬头,总看见爷爷弯腰的侧影,真像党旗上的镰刀,在夕阳里镀了一层金边,竟是那样的耀眼。我看见过爷爷住过的房子土墙壁上贴过许多张奖状,都是奖给爷爷的,其中写的最多的是“优秀共产党员”从而才知道爷爷是名党员,是名优秀的共产党员。如果党员能继承,我希望我也是,向爷爷学习,和爷爷一样。
   上集赶会的日子是我最渴望的,爷爷会特意换上那件洗得发白的蓝布褂子,提一个黑皮包子(这是爷爷还在生产队当队长时公社发的包),揣上姑姑给的钱便和我上集赶会。集市上人声鼎沸,爷爷紧紧攥着我的手,生怕我走丢。羊肉泡馍的香气飘过来时,我的脚便像生了根。爷爷总会买上一碗,坐在旁边看我狼吞虎咽。我让他也吃,他总说:"爷爷不饿!"可我知道,他是舍不得。姑姑来看望爷爷会带来点心,爷爷都藏在房梁下的竹篮里。有时我闹脾气,他便踩着凳子取下来,变戏法似的捧到我面前,点心往往已经受潮变软,可那甜味却一直渗进心里,爷爷看我吃得高兴,眼角的皱纹便舒展开来,像朵盛开的菊花。
   记得爷爷走的那年冬天特别冷,他躺在门房的土炕上,呼吸轻得像片羽毛。我握着他的手,那手曾经那么有力,现在却枯瘦如柴。最后一刻,爷爷嘴唇动了动,似乎想说什么,终究没能说出来。我知道他的心里还有牵挂的事和人,知道自己快要走了,还是没有放下心。爷爷这一生有很多事情是我不知道的,有很多未完成的心愿,是我无法帮爷爷完成的,爷爷是带着遗憾,带着未完成的心愿走的。
   如今爷爷已去世18个年头了,村里人提起爷爷,仍会竖起大拇指。而我每次看到架子车,闻到青草香,甚至扫地时扬起的那一缕尘土,都会想起那个腰板笔直的背影。爷爷没留下什么值钱的钱财东西,可他教会我的,给我的关爱和这段爷孙情远比金银珍贵。爷爷坟头的草青了又黄,爷爷的故事却在村里人的口中永远鲜活。我想,这便是爷爷永远活在了我的心里。所以、我始终会想起爷爷曾教导我们子孙做一个“忠信孝悌、耕读传家、勤俭节约、与人为善”的人,也许这是爷爷留给我们最好的传家宝,需要真正传承的家风家训。



作者简介:王斌,笔名:若镜若照,从事建筑行业,现居西安,诗歌散文爱好者。
通信地址:陕西省宝鸡市扶风县新区务子村-067号
联系方式:电话:18302939322(同微信)QQ邮箱:181577750@qq.com

若镜若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半小时前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已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黄海文学. ( 鲁ICP备19005798号 )

GMT+8, 2025-7-7 23:47 , Processed in 0.061827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