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件棉衣 寒冬的夜,墨黑,深沉,山村万籁俱寂,隐约有亮光从一低矮小屋的窗户透出。灯光如豆,在小屋的墙壁上摇曳,屋是土坯屋,墙是烂泥墙。但见昏黄的灯光下,一位老大娘正端坐于床沿,低头缝制衣服。 是一件棉大衣。青灰色,翻领,两边上下共四口袋,五颗纽扣居中排列。老大娘正在缝制纽扣眼儿,针脚细密、匀称。 天都快亮了呀,好了没有?床板咯吱咯吱地响着,一个老大爷的声音,有些焦急。 就好了,你咋比我还急呢? 能不急吗?老大爷索性坐了起来。听说部队一早就要出发。 床板只铺了一层稻草,盖了薄薄的线毯,有冷风从破窗里直灌进来,老大爷不禁打了个寒战。 知道的,你一早还得送给吴主任哩。老大娘嘴里说着话,一直低头赶活儿。 吴主任名叫吴先元,时任红二十五军经理部主任,负责军队的军需后勤。后来在1946年中原突围中牺牲。 军一直想参加红军,我不让哩。老大爷转移了话题。 老大娘忽地停了手里的动作,抬头,看了眼老伴儿。我晓得你的心思。 老人家有两个儿子,都参加了红军,都牺牲在根据地反“围剿”的战斗中。军是他们唯一的孙子。 这几年来,咱有地有粮,有的吃有的穿,这是打几百年来村里都没有过的事哩。红军是咱老百姓自己的队伍。老大娘泪花闪闪。 嗯,谁对咱好,谁对咱孬,咱心里亮堂着哩。老大爷边说边拨了拨灯芯,灯火一下子欢快地跳跃起来,像极了百姓扭着欢歌,庆祝红二十五军又打了胜仗。 天渐渐有了亮色。棉大衣终于做好了。老大娘直起身子,拿起棉衣反复地看,露出了满意的笑容。老大娘揉了揉发酸的眼睛、捶了捶发胀的腰身。 嗯,这下首长不会受冻了。管部队的粮草,自己却破衣烂衫,这么冷的天,就穿两层单衣,哪受得了!老大爷感慨道。屋角有秩序地放着一堆草鞋,那是老大爷刚做好的几十双红军鞋,待会儿和棉衣一块送过去。 棉衣和草鞋我去送好了。不知啥时,军醒了。 不是说好你爷爷送去吗?老大娘问。 我去吧,我年轻有力气,再说那路我熟得很。军坚定地说道。 说啥话哩,那路你有我熟?老大爷不答应了。送草鞋啊抬担架啊,我都记不清次数了,不要说大路,连旮旯小径都认得我啦。 老大娘噗呲一声笑了,嗔怪道,爷爷还跟孙子争。 晓得天多高地多厚不?才16岁的娃娃,能懂个啥。 军似乎不服气,趁爷爷背过身洗脸的当儿,扮了个鬼脸。 棉大衣呢?草鞋呢?老大爷突然惊呼起来,急着朝老伴儿看,也是要老伴儿给他答案。 军拿去了。老大娘像没事儿一样。 你呀,你怎么不阻止他哩。老大爷生气了。 让他锻炼锻炼也好,16岁,不小了,红军战士很多还没他大呢。 可都快中午了,军还没回家。两人正想出门,同村的张大娘急急地跑来,我家阿东一大早就和你家孙子出去了,现在还没回来!你家孙子在家吗? 没啊,我们正准备出门去找呢。大家都慌了,往村外疾走,没走几步,迎面撞上村里的游击队长,不由地都停了脚步。不待三人说明,队长就先说话了,队长说,怕惊扰大家,部队四更天就走了,军和阿东追赶队伍去了。 啊?那咋现在还不回来呢?张大娘仍有些着急。 他们参加红军去了。队长道出了实情。 真的?老大爷问。 嗯,队长点头,我是特意来转告大家的。 兔崽子,原来早策划好了。老大爷嗨了一声。 军啊,你走得太急了呀,天冷,奶奶还没给你做棉衣呢。老大娘在心里说。 咱村好多孩子都参军去了,孩子们都是好样的!队长目光坚毅,一脸骄傲。 四人都不说话,面朝红二十五军开拔的方向站定。 此时,一轮太阳悬挂高空,阳光洒向大地,照得人身上暖暖的。 1368字 地址:321036 浙江省金华市孝顺高级中学(金东区鞋塘) 陈国凡 手机:1385798957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