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的担忧 文/王海军
正月初三走娘家。在我们当地,正月初三是春节期间比较重要的日子。凡是出嫁的女儿,每到这一天,要带着女婿,孩子们回娘家。 这一天,娘家要准备丰盛的宴席招待女婿,把女儿爱吃的东西拿出来,最重要的是把初一那天留给女儿的饺子,煎了给女儿吃。这一天,女儿、女婿要带礼品给父母,给父母拜年。 今年,因有特殊情况,我爱人初三这天没走娘家。恰好我弟妹这天也没走娘家。这样我们一家人都齐了,十几口人欢聚一堂。大人们谈天说地,唠家常,孩子们的欢声笑语环柱绕梁,欢乐融洽的氛围充斥着三间小平房。 中午,按惯例准备了一桌酒席和不可或缺的煎饺,一家人围坐,边吃边唠。说的无外乎还是那些家长里短,陈年旧事,愉快的气氛持续着。然而,当谈到往日的艰难,父亲有些激动,他本来说话声音就大,喝了些酒,这时的声音更大一些。 父亲的一生是劳累的一生,没结婚前,他是家里的老大,高中没毕业就下学帮着爷爷奶奶照顾四个弟弟妹妹。他上学时是班里的尖子生,为了减轻家里负担,选择了辍学。后来父亲和母亲结婚后,有了我们三个,有姥爷、姥姥帮衬着,他也算轻省了一些年。 父亲说,“子女对父母的回报率极低”。他这句话引起了我们的反驳,我和弟弟妹妹不能算说是有多孝顺,给父母多少钱,但陪伴还是有的。弟弟几乎每周都要回去几次,我和妹妹也经常回去,即使回不去,电话问候也不曾缺少。 妹妹说:“我中学退学,照顾姥爷、姥姥。弟弟生病时,满地的棉花我自己拾,对这个家也算是有贡献的。”是的,妹妹和父亲的命运一样,也是生活所迫,选择了退学。妹妹上中学时,数学全年级第一,其他科目也都很优秀。弟弟说:“父母对子女的爱,是无私的、不求回报的。”我则把胡适在《我的儿子》中的一句话“我要你做一个堂堂的人,不要你做我的孝顺儿子”讲出来反驳父亲。 晚上回想起这个事情,我感到自责内疚,我们是真不应该那样反驳父亲的。我们忽略了父亲已经66岁了,他真的老了。我们也忽略了另一个事实,他是一个地地道道的老农民,种地的力气越来越小,没有退休金,即将失去生活来源。再者,他也明白我们的孩子都还小,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事。一个将种不了地的老农民,不指望儿女指望谁呀?他是真的担忧啊。另外,弟弟因防卫过当摊上点官司,还没撂下,也使父亲的心悬着,这又极大的降低了父亲的幸福指数。 有人曾做过一个父母是否需要子女回报的调查,结果是父母是需要回报的。即使没有物质上的需求,情感和精神上的回报也是需要的。身为子女,应在我们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尽可能的满足父母吧。 我打开手机,看着下午拍的那张张全家福。镜头里,家的温馨依旧,只是父母老了,我们也都成了父母。感慨万千,我拿起手机,给父亲发了条信息“爸,您放心吧,我们不会丢下你不管你的。”
作者通联:253300山东省德州市武城县泰和名都小区王海军15865927869手机微信同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