骆驼 发表于 2024-4-8 21:32:09

千山万水一炮兵(二)

本帖最后由 骆驼 于 2024-4-10 10:11 编辑

千山万水一炮兵
——记103岁老兵于国基的传奇

文/刘学刚


誓言
激情岁月,戎马生涯,烽烟望断乡关路;
转战江湖,行营南北,浴火淬磨家国情。

1948年11月2日,沈阳解放后,老人“被改编到解放军第38军炮兵营五连战士”。由此,改写了人生,更改变了命运。
因为有私塾的底子,又有商人的智慧头脑,在短暂的休整改编中,被挑选到“东北炮兵学校”培训。这所学校,就是当今沈阳炮兵学院的前身。
无疑,老人是幸运的,能进炮校学习。据老人讲,当时的解放军还是“小米加步枪”,先进武器都是美日帝国“送”的。榴弹炮、野炮、迫击炮、山炮等重炮火力武器,是日本投降遗留或抗战的战利品,还有美国援助国民党的。
炮兵学校培训的教官是战后俘虏或投降的日本兵,不会讲中国话,此时的老人便成了名至实归的“翻译官”。在此,老人如鱼得水,大开眼界,顺利地掌握了炮兵的理论知识和实地观测技术,为日后成为一名炮兵观测员打下了坚实基础。
辽沈战役结束后,中国人民解放军首次在兵力数量方面超越国民党军,东北全境的解放,为解放平津和全华北准备了前提。
1948年11月,东北野战军第1纵队改称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8军,组建了炮兵、工兵和汽车部队。接着老人随同部队迅速入关,参加了平津战役。
1949年1月14日,在林彪、罗荣桓、聂荣臻组成的总前委指挥下,刘亚楼下达对天津的总攻令。时值三九寒冬腊月,滴水成冰,但三十八军的官兵心里是火辣辣的激情在燃烧。
为攻城步兵打开通路,炮兵是先行军。因老人1947年前曾经在天津“裕隆五金行”干过,对天津城的规划和布局是比较熟悉的,为能提前赶到阵地,所在连部听从了老人的建议,抄近路直插过去。可没想到一段结冰的河面挡住了去路,因为老人所在的炮兵营,是骡马炮兵。骡马在冰面上几乎不能前行,没办法老人带头把棉袄脱下来绑在骡马蹄子上,从而保证了行军的速度和火炮重武器的安全抵达集结地,如期构筑了火炮阵地。
由于战斗组织指挥严密,充分发挥了炮兵的威力,成功压制住敌人的炮火,有效地支援步兵进攻。人民解放军29个小时内就攻克了天津,歼灭固守天津的国民党军共计13万人,俘虏了天津警备司令陈长捷。
老人骄傲地告诉,他所在的炮兵营的第一炮,正是他打响的,这也是他向国民党“复仇”的第一炮,他在述说时的痛快感觉,与我初次采访时的感受截然不同,如今我才缓过神来老人的快感如此丰富和真实,是因为只有他自己知道那一段难以忘怀的曲折。这一炮将老人苦衷和郁闷以及失踪的秘密完全打了出来。
从收编到培训、从行军秘密入关到战前筹备、战中指挥、战后布控,老人耳闻目睹,亲身经历,国共天壤地别,不是简单的武器装备问题,这铁的事实、铁的纪律和铁的作风,让老人迅速成长成熟,由此老人更加坚定了对共产党的忠诚和信仰。入党申请,也是在天津战役之后递交的。
打下天津后,38军转入休整期。而就在这年1949年农历“过年”(1月29日春节)前,老人的传奇故事又节外生枝,旁生出另外一种新的考验。
别忘了,老人是1947年11月“神秘失踪”的,当二哥把小伙计转交的钱财物带回老家时,老家可是炸开了锅的,时至1949年的春节,老人“失联”已经是第三个“年”了。“他跑哪去了?”歇斯底里的“祥林嫂式”的问语,成了老婆孩子和老家所有人的“口病”了。
无巧不成书。在天津解放后的不几日,原来同在天津做买卖的福山老乡与老人在街头撞了个满怀,不期而遇的“小伙伴”,一眼就认出了老人。“你当八路了?还是当了地下党?”“老家满哪都在找你,都以为你被国民党或土匪给杀害了……”
老乡见老乡,两眼泪往往。此时此景,老人的情感终于崩溃了。没有国哪有家,没有家何谈国。“我对不住家里人,对不住莲英和孩子……”莲英正是自己明媒正娶的福山集贤寺卫家大小姐,温文尔雅,知情达理,一幕幕婚前婚后的连同儿子的镜头浮现在眼前,老人泪如雨下。“你过年回家,一定转告娘亲和莲英,我没有死,我跟定了共产党,入党申请已经递交,正接受党的考验”“坚决与解放军一起打国民党,解放全中国”“战斗结束后,我一定回家的……”
这感人的画面,不用蒙太奇的镜头转换,那位“姐夫”在讲述中也哽咽了多次。
也正是这次的奇遇,老人家里有了一丝等待的希望,盼头不再是口头的叨念,而是变成心里的祈祷。老人还活着,居然还当了人民解放军!
从天津城发出的一线光,穿越时空,刺人眼亮,成了老家当时还是小脚妻子活下去的勇气和底气。
与此的老家,1948年10月15日,烟台宣布第二次解放,占领烟台一年多的国民党军被彻底肃清,烟台的天也是晴朗的天。
此时,老人的妻子得知“老人还活着”“跟着解放军、跟着共产党闹革命”的可靠信息后,家里人心上的一块石头自然落了地,参加解放军的光荣感一时成了6岁儿子的骄傲资本。
战后,部队如期进入休整。老人讲,他住在河北石家庄附近一个村叫“石家姑”的老百姓家,他家以做豆腐为生,闲时他与战友都帮忙推磨,让住户的百姓甚是感动说“只干活,不吃一口饭。”村里的老百姓都说“活这么大,没见过这么好的军队。”
一次老人脖子后生了一个大“疙瘩”,疼痛难忍,几乎不能扭头。正是这户人家用热豆腐渣掺上食盐给他热敷,三五天就好了。让老人一直念念不忘,“他家两个儿子都牺牲在战场,对待我们就像他家的孩子。我们临走时,那个小脚老太太煮好的鸡蛋,一直送出好几里地”“她站在村头挥手告别和那篓子鸡蛋……”依然刻录在老人的脑海里。
短暂的休整,1949年的春天,老人随38军一路南下,对国民党的残余势力和土匪政权做最后的斗争。老人所在的38军114师炮兵连,从河北到河南,翻越大别山,渡过长江,解放武汉,进入长沙,继续南下,云南、广西、一直打到海南岛,转战了大半个中国,参加了宣沙、广西、滇南等大小战役。特别是在渡江战役期间,尽管38军没有正面参战,但为了达到牵制长江中游白崇禧集团的战略目的,所在部队在武汉长江北岸与白崇禧集团形成对峙之势,在围歼桂系白崇禧集团衡宝战役和广西战役时,为南京的解放立下赫赫战功。
时间不会风化,档案永远直白。1949年4月13日、1949年6月21日、1950年4月14日,老人立大功三次,到1950年前记录的小功四次。
久经战火淬炼和考验,当老人握起右手,在党旗下郑重宣誓。时间定格在1949年9月,地点在长沙,入党介绍人38军114师山炮营五连李燦锡、陈大文。


至言
援朝卫国,抗美保家,一衣带水真兄弟;
荡气吞虹,舍生取义,七秩回眸伟丈夫。

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6月26日,美国干涉朝鲜半岛内政,派飞机轰炸朝鲜人民军;6月27日,美国海军第七舰队进驻台湾海峡,阻止解放台湾,并派飞机轰炸中国东北边境城市。
唇亡齿寒,户破堂危。为了支援邻国朝鲜,也为了保护我国东北的安全。1950年7月13日,中央军委抽调四野13兵团的四个军及其他部队组建了东北边防军。
南下的胜利阻挡不住追求和平前进的步伐,军人的天职就是服从命令。就是在这种大背景下,1950年9月,老人以38军炮兵的身份,从南京坐上了折返东北的军运专列火车,北上吉林参加组建的东北边防军。
老人讲,到达辑安(今集安)后,大家才得知此行的目的为抗美援朝战争准备。
就在集训期间,一次派往烟台调集重炮火力武器时,又一段插曲,让我内心波澜翻滚,直触灵魂深处。
时间倒推,志愿军入朝前。老人执行命令,到达烟台调集搬运大炮等火力武器。连队得知老人是烟台福山老家时,通知了当地政府与家属见面。村干部第一时间告知了老人的妻子卫莲英,这是妻子第二次最亲近最可靠的信息,“于国基在烟台”。
于是,妻子领着6岁的儿子,一路风尘赶到烟台,而此时老人却与连队刚刚离开烟台返回大连。就在家门口,近在咫尺,瞬间却又遥不可及。
为亲眼见证,老人的妻子领着孩子一路追踪。当赶到大连时,驻军代表又告知老人即将越过鸭绿江赴朝战斗,当妻子再次赶到鸭绿江畔时,老人随13兵团首批从辑安跨过了鸭绿江,已经进入朝鲜。又一次擦肩而过,希望瞬间变成失望。因为是炮兵观测员,实际上老人的连队早已秘密潜入到了朝鲜境内,实地观察、海拔测量、绘制地图,为占领制高点做好战前准备。
隔江相望,老人的妻子嚎啕大哭声,淹没在涛涛的江水中。儿子,傻傻的,有些莫名其妙……。
而当我采访老人的大儿子于诗堂这一段经历时,已近80岁的他说,“我只记得妈妈的哭声,还记得解放军的大卡车,车皮都是粘涂的黄黏土……”那年,他才6虚岁。
而老人跟随连队前进的步伐,丝毫不晓得妻子紧随其后的一路追踪。
这一段是那位“姐夫”讲的。此时老人的身边,早已没有了当年小脚妻子陪伴的影子,妻子已经去世30余年。而今老人五世同堂,安闲静雅的画面定格在我的开篇。
30年来,老人没有再婚,独自一人生活。是对那段情感的守候和偿还,还是用余生的忠贞回馈和缝补“失联”的伤痕?
我不想用再多的言语去诠释我心中的感慨,那双风尘仆仆的小脚,在10月的寒风里蹒跚踟躇,定然会铺平老人余生的幸福。
老人1950年10月首批入朝,直到1953年7月停战,可以说经历了抗美援朝战争的全过程。
档案又一次呈现:于国基,志愿军三十八军一一四师炮团二营五连,炮兵观测员、副班长,作战七次,立功两次,负伤一次,残废等次三等乙级。
正如影片《志愿军:雄兵出击》,围绕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打响的第一、二次战役展开的一样,老人记忆如初。
38军入朝第一次战役,开局不利,在执行穿插任务中,怯战失机,放跑了美骑1师5团。1950年11月13日会议,梁兴初军长被彭总点名大骂,严厉批评。
“知耻而后勇”,在第二次战役中,38军在梁兴初将军指挥下,担负关键的穿插重任。此役,一举扭转了整个朝鲜战局,也是使该军名扬天下。志愿军司令彭德怀在嘉奖电的最后亲笔写下“第38军万岁!”,从此“万岁军”名扬四海。
老人讲到“万岁军”时,眼神放光,语调明显高出几个分贝,尤其还特意加重了语气,“38军,那是王牌的王牌!”
老人随同38军参加了抗美援朝第一至第四次战役,在飞虎山、松骨峰、清川江畔、龙源里、汉江南岸等地,打得美军、南朝鲜军、土耳其旅、印度营等“联合国军”闻风丧胆。至1951年6月10日,中朝军队把美国侵略军从鸭绿江边赶回了“三八线”附近,收复了朝鲜北部广大土地,扭转了朝鲜战局,为反侵略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自此以后,到1953年7月27日,抗美援朝进转入防御阶段。以阵地战为主,边打边谈,以打促谈。老人讲志愿军的武器装备也明显改善,拥有了苏式大炮、美式大炮等重武器,炮兵部队屡建奇功,中朝军队在横贯朝鲜的250公里的战线上,构筑了坚固的纵深防御阵地,先后粉碎了敌军多次重点进攻,取得了反“绞杀战”、反细菌战和反登陆斗争的胜利,迫使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在停战协议上签字。
老人在讲述汉江守卫战时,“那是38军最惨的一次战役,为保护305高地,114师一个营的士兵全部牺牲……”“在一次战役中,一个营部驻守的高地,整个山头都被炸秃,营长阵亡,连长上,连长阵亡排长上,打到最后,包括通信、班团、文化教员,这些没打过枪的战士也上了战场,最后整个团部只剩下几十号人,十分悲壮……”老人讲到这些时,格外激动,眼泪夺眶而出。
“我们炮兵观测员,在战场是沾便宜的,走到哪里都是受到保护的”“我能活下来,是战友们的牺牲换来的……”
这时候,那位“姐夫”接过话头,示意老人不要讲了,多少次“伤心”的重复,老人都是如此的激动。
“姐夫”补充到,“在一次战斗中,看到战友纷纷倒下,老人端起机枪向敌人扫射时,被连长一脚踹倒”“你是师部炮兵营的眼睛,没有你,我们都是瞎子……你要是牺牲了,我们都要完蛋的!”
这,也许正是老人情绪激动的“软肋”。是的,在那个没有导航、没有定位系统的年代,炮兵观测员就是炮兵的耳目,保护不好他们,就没有精准的测距和方向目标,真的就像那位连长说的“没有你,我们都是瞎子”。
战斗中,尽管受到多方的保护,但炮弹是不长眼睛的,老人的左手虎口处,还是被弹片击穿过,战场的残酷,轻伤不下火线,由于没能及时取出,那枚弹片一直留在老人身上,陪伴着老人共同生活了七十多年。
“这块弹片是会跑的,原来在虎口处,现在跑到手背了……”老人诙谐地指着手背说,“它从朝鲜战场上就跟着我,看来要跟我一辈子了。”我无语了,眼前看不见的这枚弹片,却如同熠熠发光的功勋奖章。
是的,近三年的抗美援朝战争,老人能活下来无疑是幸运的,没有特殊的保护,老人说“他也早就是炮灰了”。
1953年7月,当战争结束38军撤回祖国时,原来入朝的四万五千多将士,折损近半。真实的战争就是如此残酷,两年零九个月的抗美援朝战争,有名字记载的就有18万多志愿军将士殉国。
为防止战火重燃,回国后老人随38军被命令驻防在中朝边境吉林省通化地区。38军虽然回国了,但依然在鸭绿江边密切注视着对岸朝鲜的动态。
1955年1月25日,老人批准复员。那页档案载明回国后的历程:于国基,人民解放军三十八军一一四师炮兵三九四团三营二连、军事教导连、文书、正班长……,政治指导员高鹏,连长张启发。
至此,老人历经百战,七年军旅生涯,成就了老人传奇的一生。
历史会永远记住,1953年7月27日,板门店,《朝鲜停战协定》签署,英雄的中国人民志愿军用一场震撼世界的胜利,拼来了河山无恙,拼来了家国安宁。
向“最可爱的人”致敬!
向103岁老兵于国基致敬——
千里江山脚下行,乌云散尽见光明。
弃商改写小家志,入伍歌吟大道情。
愧对发妻疏远匿,岂容炮火漫延生。
丹心铁骨英雄汉,百岁传奇一炮兵。





黄海文学 发表于 6 天前

:victory: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千山万水一炮兵(二)